酱香型白酒拥有两大“金三角”,其一,以茅习郎为代表的“酱香大金三角”横跨赤水河两岸,代表川黔两大白酒产区,构成了赤水河畔/世界酱香型白酒战略基石。其二,以茅习珍为代表的“酱香小金三角”,以贵州遵义为区域单元,跨越仁怀市/习水县/汇川区,构成了赤水河右岸,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之最大产区基地。酱香型白酒两大“金三角”地域相近,人文相亲,酱香型白酒风味既有相同基因,也有各自独特风味,奠定了中国酱香型白酒产区/品质密码。
首先,为什么是“茅习郎”?行业在“酱香金三角”排名选择了“茅习郎”而不是“茅郎习”?核心还是“战略聚焦”,与产能/营收/净利润有关,但不完全相关。其中,贵州习酒全面聚焦“酱香”,并且,体量与四川郎酒相当,这样的话,习酒在酱香领域略微领先郎酒。郎酒选择了“酱香”/“兼香”两大香型,其规模来自于两大香型市场贡献,因此,行业统称“茅习郎”。此外,贵州习酒还占据有黔酱核心产区,曾经茅台集团成员企业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因此,行业形成了“茅习郎”价值认知。
展开剩余69%其次,茅台深刻影响习郎。四川郎酒很早就意识到贵州茅台对其品牌与市场价值决定性影响,“尊茅”/“拥茅”/“以茅治茅”已经成为郎酒十分重要品牌方法论。无论是“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抑或是“赤水河左岸·庄园酱香”,或者其提出“茅香郎味”,基本上都是“瞄准茅台”/“定位郎酒”,让郎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相对来说,贵州习酒在直接利益茅台产区/品类/品牌优势上着墨并不是很深,特别是“脱茅”之后,贵州习酒希望走一条完全不同于贵州茅台的“东方儒家·君品之道”,其品牌与市场化之路显得更加艰辛。当然,如果贵州习酒能够走出一条独立文化之路,或将在酱香型白酒领域实现“开宗立派”,形成有别于茅台的新一极。
茅台不仅对习郎品牌构成深刻影响天臣配资,对其市场也产生了直接影响。如,飞天茅台酒/茅台1935终端零售价直接定义了“郎酒·青花郎/习酒·君品习酒”终端价格。如,贵州茅台酱香型白酒指数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习酒/郎酒终端价格指数。习酒/郎酒需要特别谨慎地应对“茅台现象”产生的辐射性影响。
第三,郎酒或超越习酒。这一轮白酒行业,特别是酱酒领域深刻调整,受冲击比较大可能恰恰是习郎,习郎专业化应对可能会决定下一个十年,两大酱香型白酒企业最终行业地位。
从基础上看,习郎地位相当。两者产能均在7万吨左右,储能基本上在30万吨左右,两者基本上属于“同一产区”,由于产区/酿艺上丝微差异,两者风味上也存在一些差异,消费者对其也有比较成熟认知。
从品牌上看,习郎存在差异。郎酒强化中国名酒地位,习酒强调君子之品文化,围绕名酒与文化,两大酱香型白酒开启了一系列超级IP运动,其中,习酒“寻找君子足迹”品牌影响力深远,郎酒围绕郎酒庄园打造一系列超级IP更加贴近营销本身,产生了直接的巨大的市场动能。
从产品上看,习郎各具特点。习酒产品线围绕“习”字展开,包括高端君品习酒、次高端习酒窖藏1988、中高端金钻习酒、中档金质/银质习酒以及百元价格带圆习酒等,其结构还是比较丰满。郎酒酱香产品线也是围绕“郎”字展开,包括超高端红运郎、高端青花郎、次高端红花郎红十/红十五、中高端红花郎红钻、百元价格带郎牌郎。
在产品线上,习酒与郎酒形成了非常严格对标,但对于产品线管控却存在巨大差异。由于习酒存在较多的“买断商”/“运营商”品牌,其主线产品价格带出现了一定程度混乱。相反,由于郎酒严格控制运营商/买断商品牌,其主线产品受到渠道冲击较小,主线运营思路清晰,井然有序。
2025年度,习酒推出了一款互联网产品-----习酒知交酒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效果,其直接面向C端,并独立运营,可能会弥补传统渠道不足。
理论上说天臣配资,酱香金三角最容易形成“架构稳定性”,但实际上“茅习郎”在结构上存在严重的“价格交叉”,必然带来“强竞争关系”。茅/习/郎均选择了“全价格带”/“全垒打”,要想赢得金三角主导权之战,就必须充分调动全要素资源,以更加科学/更加专业手段夺取市场主导权。
发布于:江苏省查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