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爱一配,AI红绿灯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数字道路上投运,实现了复杂路口“秒畅通”。作为是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首批试点城市,雄安新区在起笔规划时就已经全域按照智能交通建设落子布局。中国电信全面助力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建设,开展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

容东片区数字道路AI红绿灯指挥复杂路口实现“秒畅通”
政企合作,城市治理新模式
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12.7平方公里内,中国电信建设完成全域包括干路、支路、隧道等全长153公里的全国首个规模化区域级数字道路。项目采用“企业投资+特许经营+政府补贴”的政企合作新模式,实现建设运营一体化。其建设内容包括智能化设备从感知层、网络层、设施层到应用层,最终接入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底座,形成端到端数字道路全域感知能力,打造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城市智能路网,全力打造国际领先的城市数字道路体系,探索面向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运营维护、参与城市协同治理的新模式。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俯瞰图
全量纳管,数字道路新基建
为全面提升容东片区道路感知能力,建设覆盖交通管理、电警卡口、车路协同、照明、供电、回传网、边缘计算节点等业务场景的前端数字化基础设施,采用先进的感知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道路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数字采集和全面管理,对各类感知设备进行集约化管理、跨专业维护,提升设备运维效率。
在运营维护关键技术方面,全局统筹设备建设,实现全类型多设备感知,动态更新设备的位置和状态;全域融合数据建设,实现数据实时感知和低时延响应、数据融合应用;全程打通运维建设,实现全流程运行维护,保证设备告警实时提醒,设备故障秒级上报。通过以上技术应用,实现数字基础设施的可视、可管、可控,为城市数字道路的建设运营保驾护航。
容东片区数字道路项目已全部建成并进入运营期。目前,数字道路基础设施运维覆盖片区也由容东片区扩展至容西片区、昝岗片区,未来将覆盖整个雄安新区爱一配,构建雄安新区城市新基建智能运营管理系统。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
车路云启,智能交通新应用
在国家政策牵引下,交通运输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融合转变发展,打造高效协同、智能互联的城市交通新生态,不仅关乎路的智慧,更在于“智慧的路、聪明的车、智能的城”三者之间的紧密协同与深度融合。中国电信聚焦“车、路、城”开展场景创新与应用研究,以新基建道路智能设备为基石,通过数字交通专网,无缝连接数据中台、AI中台、算力中台等智能中枢,赋能公安交管、交通运输、网联运营等典型应用场景。
在“车路城一体化”产品研发过程中,深度细化功能架构与性能要求、清晰界定应用与功能场景,推动相关场景高标准建设和持续性运营,促进形成从交通新基建的数字道路建设标准到多维度的道路体检评估、从真值系统的精细化调测到全量运管的设备运维、从数字孪生底座的建设到全息路口、全息隧道的应用,致力于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智慧交通生态。

车路城一体化平台页面
空地联动,交通巡检新范式
为提升数字道路运营维护效率,中国电信将数字道路智慧灯杆与智能网联无人机创新结合,打造“数字道路+低空”智能巡检应用场景,实现数字道路基础设施运维、道路交通管理及城市综合治理全天候动态监测。
该场景充分利用数字道路已建设完成的路侧基础设施,在智慧灯杆上部署无人机方舱,既减少了方舱的占地面积,节省独立建站费用30%,同时进一步拓展监控画面视野范围,对道路基础设施、绿化维护、照明系统以及重点施工区域进行高精度巡检,还减少了对地面人员、车辆的影响。经测试应用,5公里数字道路应用无人机仅需15分钟即可完成巡检工作,较传统车辆巡检成本下降60%,实现建设与运营成本“双降”。
在智慧灯杆上部署的网联无人机,可基于4G/5G网络实现远程操控,利用视觉AI、大模型技术实现数字道路设施设备运维、交通运行等各类事件自动化识别。基于低空智能巡检服务平台,无人机可实现一键起飞,按照预设航线开展自动化飞行,并将巡检画面及自动化识别结果自动回传至低空飞行服务指挥中心。对传统的人工巡检模式进行升级,通过自主巡检和定时巡航相结合,极大提升了数字道路巡检效率。当巡检发现问题后,指挥中心整合低空及地面监控多源信息生成处置建议,实现事件及时发现、快速处置。
应用无人机开展道路巡检治理优势明显,通过高空视角,无人机可以从高空进行全面巡检,避免地面障碍物的限制;基于其灵活机动性,可以在复杂地形中开展飞行活动,覆盖传统巡检方式难以到达的区域;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设备,支持在昼夜条件下进行高清影像拍摄及画面精准识别。

技术人员操作无人机进行道路巡检
AI赋能,城市服务新场景
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雄安新区车流人流激增,交通治理难度加大。此前,容东片区某大型复杂路口晚高峰经常发生拥堵,需要交警现场疏导。中国电信联合交通管理部门,结合数字道路基础设施和容东片区交通特点输出AI红绿灯解决方案。
AI红绿灯是一位“会思考的交通指挥官”,它利用信号杆上的交通感知设备,实时捕捉车流量、行人过街等动态数据,通过AI算法快速分析出人性化放行策略,精准调整信号灯时长,实现交通流最优分配。启用AI红绿灯,不仅能高效治理交通高峰期严重拥堵,还能减少交通平峰期车辆等待时长。路口在固定配时策略下,平峰期经常出现绿灯方向没有车,红灯方向车辆等待的情况,即路口空放。启用AI红绿灯后,可做到灯看路放行,绿灯空放率可降到2%以下,明显缩短车辆等待时长,驾驶顺畅体验得到明显提升。
通常情况下,为保证不同方向车流有序安全行驶,每一个方向的车流都有自己对应的红绿灯,这一交通设置叫作信号灯相位。AI红绿灯启用后,展现出五大特殊功能:当车辆稀少时,最后一辆车驶离后,它会立刻切换到下一相位,让等待时间大幅缩短;遇到行人过街时,即便同向没有车辆通行,也能保障行人有充足的过街时间,尽显人文关怀;在最大绿灯时长内,保证其他相位不拥堵的情况下,适当多放行需求较多相位车辆,降低二次停车,提升驾驶顺畅体验;在单一相位交通流量过饱和时,增加单向放行相位,可有效缓解拥堵,提高路口通行效率;深夜左转方向无车辆需求时,AI红绿灯装置还能跳过左转放行阶段,大幅缩短信控周期,节省能源。接下来,AI红绿灯装置还将叠加区域协同算法,推进雄安新区整体区域各个路口的“秒畅通”。

工作人员在后台监测AI红绿灯运行效果
雄安新区,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热土上,数字城市建设的崭新场景正在不断涌现。中国电信以数字化赋能交通智慧化,在雄安新区成功打造全国首个片区级全域感知数字道路,建设“车端-路端-云端”互联互通的智慧交通未来样板,并依托雄安建设经验,深度参与上海、深圳、苏州等多个城市智能网联项目建设工作,未来还将面向数字道路创新应用场景不断培育技术和产品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爱一配,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
查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